标签归档:文化碎片

汇聚各类文化碎片,从历史、艺术到现代文化现象和未来科技发展,提供一个多角度的思考空间。

AI语言模型人物刻画批评

1. 僵化的刻板印象
该模型将人物这样的角色困在固定的模具中(例如,“怨恨的女人”),重复眼泪和怀疑等特征。这种僵化创造了漫画,而不是复杂的人。

2. 突然的转变
在提示人物变为信任时,模特将她变成开朗,但转变感觉很突然,只遵循明确的指示(“她变了”),缺乏自然的成长。

3. 缺少转瞬即逝的复杂性
人类的情绪瞬息万变,但该模型坚持静态的“好”或“坏”状态。尽管有爱意,人物仍然心怀怨恨,缺少细微的相互作用(例如,怀疑软化为信任)。

4. 过度依赖指令
没有明确的用户提示,模型就持续存在初始特征(怨恨),几乎没有独立推理,让变化感觉很机械。

5. 浅层情感深度
生动的场景(例如,海风)掩盖了单薄的角色深度。人物在绝望和喜悦之间摇摆不定,缺乏真实情感的矛盾中间地带。

结论
该模型的僵硬模具、突然的转变和较浅的深度无法捕捉到人类的复杂性,从而产生了脚本化的原型。它必须为真实角色模拟流畅、每时每刻的情感。

盲从、共振与公知:社会思维的陷阱

人活在群体里,总免不了被裹挟着往前走。从众心理也好,舆论的共振也罢,再加上那些被捧上天的“社会权威专家”,这些东西乍一看像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,可细想下来,却更像是让人迷失的陷阱。我们一边喊着要独立思考,一边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声音的回音壁。

继续阅读

量子计算时代的拐点

你或许从未意识到,此刻手机屏幕闪烁的微光背后,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悄然重塑着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。量子计算机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炫目的道具,而是一台能破解千年密码、模拟宇宙初开的超级机器——它正以远超想象的速度,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秩序。

继续阅读

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冲突

1、无法通过大样本双盲随机验证

中医治疗方法和疗效缺乏足够的科学数据和实验证据,无法在现代医学中常见,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,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。尽管部分治疗方式在个别案例中有正面效果,但其普遍性和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够。

2、没有任何国家、地区或单位职工健康检查采用中医

在全球范围内,几乎所有国家、地区和企业的职工健康检查都主要依赖现代医学技术,如血液检测、影像学检查、基因筛查等,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检查体系,将中医作为标准或主要的检查方法。

继续阅读

乌云

祈雨记

最近,在家翻阅地方县志,偶然读到“社会风俗”一栏,里面详细记载了古时人们祈雨的习俗,觉得非常有画面感,县志记载古时村民祈雨全程。

祈雨者,古之民以旱魃为虐,乃聚众祷于天神、龙王,以求甘霖之泽也。每值夏秋之交,天久不雨,田畴龟裂,禾苗枯槁,村屯之民咸集,共举祈雨之仪。

继续阅读

科技与未来人类社会结构思考

控制论之父诺伯特·维纳所言:”我们可以拒绝接受技术带来的新可能性,但无法阻止他人去尝试创造。”

标题起大了!不过,现实问题我解决不了,又不能说。所以养成的思维习惯,一思考都是宇宙起源,一说话都是宏大叙事。索性向上提升一个高度,站在造物主视角俯视芸芸众生,说话才会有畅所欲言淋漓尽致的快意。

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生活,才是人生最深刻的维度。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,才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。扯远了,说一下最近看到新闻和为未来思考,扯几句闲话。

继续阅读

小息

我为什么是我

生活”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“。这话其实一点不错,蛮有道理,也可以说人就依靠记忆生活着。你为什么是你?你的家,你的亲人和童年,你的成长经历,都是因为你有记忆。用当下最前卫的生命科学说法,意识和记忆都是有能量的物质。假如科技发达能够提取人的记忆,或是记忆置换,把别人的记忆,植入你的记忆里,换成别人的记忆给你,你就彻底是另外一个人。甚至连自己的肉身,模样都不认识,都是由记忆决定我是谁。

继续阅读

海上船

台风欲来随想


起风了,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态。本君已躺下休息,被外面风声惊醒,手机刚收到山东威海预警短信,今晚有台风登陆。

山东中北部地区有降雨过程,台风具体在哪里沿海登陆,信息上未说。常言道“天有不测风云”,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台风,让人始料不及。

一直很喜欢夏天刮台风,当然不是让台风带来灾害,就像今晚这样的风,缓解夏季的酷暑让闷热的一天带来清凉。

在三亚时候,曾有位三亚当地朋友和我说,台风给他童年心里留下了阴影。他是黎族从小在乡下长大,他们乡下住的是茅草屋,那个时代物质贫乏缺吃少穿,而一到秋季就害怕刮台风。三亚春夏季节相对秋季少雨,降雨量大多在秋天的季节,台风也是在每年立秋八、九月后多见。

他和我说,他小的时候每当台风来袭,台风夹着大雨,会把他们住的茅草房顶棚掀翻,风吹雨淋无处遮身,他们没地方躲雨,就和小伙伴一起跑到海边的沙滩上,用沙子把身体埋起来,觉得这样暖和些。我在三亚那年,他大概40不到。在生活中他也会经常闹出笑话,他常把说普通话的内地旅游人,说成东北人。大概是因为三亚的东北人多,凡是讲一口普通话的游人,在他的眼里都东北人。生活在岛上土著,很多人都没有走出过海南岛,可见海南岛设省之前是多么闭塞。

海南当地人,也患有支气管炎慢性疾病,他曾说他自己气管不好。这颠覆之前我一直以为气管炎只是寒冷地区特有的地方病常识。看来疾病是不分气候地域。预防疾病还要有好的生活规律和体魄,空气好气候暖和,都不是杜绝气管炎上呼吸道疾病的方外之地!

外面风越刮越大,像要把这潮湿闷热的天气一起吹跑。虽然身处辽宁渤海湾的海边,也感受到了台风带来的凉爽。开着窗,从窗外刮进来的风,吹在身上很舒适!我起来小坐一会,还不想休息,不舍这场风凉夏夜,希望风不要停,等雨来,在关窗睡觉。

 

 

延辉街

追溯兴城古城名字的由来

钟鼓楼
古朴、壮观、匠艺于一身的兴城古城,让旅游的人们留恋往返,回味无穷。各导游们大多都是从不同的资料中获得一些描写兴城的来历,向游人们介绍古城的由来。如果要求准确些,那还应该从民国十五年,担任兴城知事长的白恩麟组织纂修的兴城县志为正本。因在此之前,彼人还没有发现兴城有过县志的记载。下面不妨介绍给大家一些有关兴城建城的记载资料。
县志中记载,兴城这个地方远古时期就有人烟。夏、商时期归当时一个叫孤竹国的管辖。周朝时,归属燕。秦朝时,归属辽西郡。汉朝时,叫徒河县。看来到了汉朝人烟比较密集。晋朝时,归属慕容皝管辖,称为集宁。隋朝时,归属辽西郡管辖,称为柳城县。隋朝大业年间,隋炀帝杨广曾亲帅大军号称一百一十三万,分两路,一路是陆路,一路海上舰船攻打高句丽和朝鲜。

隋炀帝杨广曾在兴城海边驻扎,愿望大海,谋私攻打高丽之策。当时的高句丽实际上是辽东、辽南地区。在隋文帝杨坚时期,被朝鲜占领。史学界记载隋炀帝杨广戮父、杀兄、奸妹。各种小说、影视花样翻新。其目的是来丑化隋炀帝杨广。我们不要真的完全相信。因为史学家都为当朝服务。贬低前朝,歌颂当朝。混口饭吃,不掉脑袋,抱住九族罢了。不过隋炀帝杨广为了收复父亲时丢失的领地,大搞三次东征,开挖运河通商、筹备战事,国库耗尽,确实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和反抗,气概可嘉。有一点是有功绩的。他高丽打回了老家今日朝鲜半岛上。

转回正题,唐朝贞观十年,乌突汗达罕部占领山海关城外地区,在今前卫附近设管辖地,称为威州。后改名称为治来州。当时的兴城归治来州管辖,称为治来达县。而唐朝称治来州地名为瑞州,当时的兴城称为瑞州金。唐朝贞观十九年,太宗亲征过高丽,路过兴城。辽代记载圣宗皇帝(耶律隆绪)时期,第一次称“兴城”地名,归属锦州管辖。太平元年称兴城为治来宾县。